我的路由器之旅

水电网构成生活基本资源。私以为可以忍受暂时停水,但是断网是每一刻都浑身难受,特别是身处互联网时代。我对网络稳定,环境,延迟和速度都有着自我的一定追求。

FAST FW306R

万毒之源,老家搬家的最早服役路由器,老家宽带为 100M 电信 FTTH,主路由也是 FAST 某忘记型号,四台 FW306R 作为 AP,全 100M 端口,无线仅 2.4G,802.11n 协议,近距离一般设备的连接协议速度为 72/144Mbps,实际能勉强覆盖七八十平米的一层楼。表面类肤材质设计,当年看起来觉得还不错。由于广东电信 100M 存在虚标,分配 100M 实际能跑 150M,因此路由器成为了瓶颈,把其中三台退役了,尚有一台在三楼服役中(建筑商偷工减料,到三楼面板仅为四芯网线)。现今某宝 20 包邮。

极路由 1S

本科校园网用锐捷认证,大一用笔记本连接认证后分享热点,严重降低笔记本使用寿命。后来 100 块入手极路由 1S,100M 有线 + 2.4G 无线,应付辣鸡 4M 校园网和寝室的单人床位空间绰绰有余,陪伴度过了 4 年本科,爷青回。现在极路由公司已倒闭。

MERCURY D191G

MERCURY 和前面的 FAST 同为 TP-LINK 子公司,出售换壳减配性价比版本。有线 1000M 端口 + 无线 WIFI5,理论 1900M 速率,但是现实 3 天线的网卡少之又少,一般是双天线走 AC 协议 867Mbps,因此 1900M 纯属装逼用。从 PDD 1xx 元入手,性价比可以。外表六边形设计笨重占地方,当初被人各种嫌弃,网线插入端口卡手,现在回过头来想有点后悔购买。

MERCURY D196G

D191G 的换壳版本,方正些许,没那么占地方。多了一个端口,价格基本不变,一口气从 PDD 购入两台在老家使用,现在一台作为主路由负责拨号和 NAT 转换,另一台在自己房间当 AP 用。

PHICOMM N1

年轻人的第一台软路由(矿渣),刷入 OpenWrt 后在老家作为旁路由使用。采用 4 核 A53 主频 1.5Ghz 的 CPU,28nm 制程,跑加密解密算法足够老家的小水管使用,UU 加速器也包含在 OpenWrt 的插件列表,因此满足了我的外网需求。省电,体积算是小巧,固件稳定,在 PDD 花的这 1xx 元挺值。

有感于香港的路由器价格之昂贵,从京东 3xx 元购入包邮直送香港。年轻人的第一台 WIFI6 路由器(误),支持 WiFi6 的 160Mhz 带宽,迎战未来。外表设计依旧是祖传的几万条天线,其实对我住的鸟笼屋一条就够了,实测 PCCW 1000M 宽带有线跑满千兆,无线跑 SpeedTest 峰值 800M左右,测试设备为 Samsung Note 20 Ultra,总的使用体验还是满意的。现在吃灰中,预测未来当 AP 使用。

ASUS RT-AX86U

现在主力路由器,某东 1499 入手,刷梅林和开 WiFi Boost 使用,以一机之力完成路由,AP,谷歌学术,外服游戏加速所有功能,而且无线改了澳大利亚地区,从原理上提升信号质量,摆放中央位置,能实现全屋的 5G 信号满格。CPU 4 核 A53 主频 1.8Ghz,满足现在 300M 的宽带,有个 2.5G 端口,这才是真正的战未来。(什么时候能加上光口,把 ISP 的辣鸡光猫退役了就更好了)缺点是发热量略大,在炎热的广东常年 CPU 温度接近70度,28nm 制程有点拉跨。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